找到相关内容1089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放纵欲念及嗔心的后果

    前世也是个修行人而且是自己的同参道友。这位修行人虽然精进用功,但是嗔心、忌妒心很重,只要有一点小事不如意,就会大发脾气、怪东怪西。由于嗔恚的业障,所以死后就堕入畜生道成为大蟒蛇继续造作恶业。   ...从事任何行业,做学问也好,乃至于事业或修行,都必须化除忌妒心和嗔恚心。如何化除嗔恚心呢?慈悲是化除嗔恚最好的良药。时时反省检讨自己是否具有慈悲心,慈悲成就了,嗔心自然消除。   问题二   慈悲...

    惟觉老和尚

    慈善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080302617.html
  • “无明业障”的可怕疾病

    而是烦恼成为我们。离开烦恼,我们也就不存在,就像把雪从雪人身上去除一样。   在一百零八种烦恼中,最困扰我们的是贪欲、嗔恚及愚痴三种。经典称为“三毒”,因为这些烦恼中有可怕强烈的毒素,使我们痛苦。 ...内在,深处都住着像鬼一样毫无慈悲的心。   欲望如果被阻挡而不能达成,就会变成愤怒的火焰。这就是嗔恚。   “怒”这个字,是成为奴隶的心。“始于无谋,终于后悔”,即使明白这一点,但是愤怒之火一旦...

    oxho

    |无明|业障|愚痴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7/223418721.html
  • 若生恩爱时,当念净土眷属无有情爱[净空法师讲]

    它舍弃、放下,恢复到心地清净、平等,这就对了。   “若生嗔恚时,当念净土眷属无有触恼,何当往生净土?得离此嗔。”“嗔恚”,嗔是面孔很难看;恚呢?虽然...触恼”,“触”是接触。我们这个世间,人跟人一接触就生烦恼,西方极乐世界人没有,一切人接触都生欢喜心,不会有烦恼。所以想到这个地方,我们要把嗔恚放下,这个与道就相应了。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情爱|净土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9/1554121529.html
  • 慈忍治嗔恚

    身为一个修行人,更必须时时穿著一袭柔和忍辱衣,时刻化除心中的嗔恚热恼。进一步的解释,“柔和”就是一种慈悲,并非懦弱,因为懦弱者无勇,不能忍受挫折的打击;选择迁就他人无礼的对待,柔和忍辱的慈悲,是“牺牲...祸福无门,为人自招。”在在说明因缘果报,皆是自取自受。心中起一念慈悲,就能启发本具的光明,驱走心中嗔恚的昏暗,能够感招光明如意的人生,就算眼前尚有恶劣余报,终不会久滞;反之,心中起一念嗔恚,则有灾祸之殃...

    见羲法师

    |慈悲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6/1441514725.html
  • 忍辱第一功德

    、眷属;或是圣人,昔为善友;凡情不识,何须加毁!”   3.《摄大乘论》云:“由观五义,以除嗔恚:   一、观一切众生,不问于我有恩。   二、观一切众生恒念念灭,何人能损?何人被损?   三...除嗔恚,十、修习智慧。若人能成如是十事,当知是人能修于忍。”   8.《月灯三昧经》云:“佛言:若有菩萨住于慈忍,有十种利益。何等为十?   一、火不能烧,二、刀不能割,三、毒不能中,四、水不能漂...

    海涛 辑

    |忍辱|功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6/19103925240.html
  • 佛教的人生观

    前者是由于众生的共业,后者是由于个人的别业。所谓业力,也就是过去行为的结果。我人有身、口、意三业,这三业,可以为恶,亦可以为善。为恶者,意念上的贪欲、嗔恚、邪见;行为上的杀生、偷盗、邪淫;语言上的妄言...净化。净化本体的方法,则是以佛法上的六度——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,来净除我们心识上的六弊——悭贪、毁犯、嗔恚、放逸、散乱、愚痴。这六弊净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|人生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0/18385331240.html
  • 六根本烦恼

    嗔恚。对违逆不顺之境,不能忍受,生起忿怒,或横起暴恶,损害他人,或饥渴寒热到来,无涵养心,而生嗔恨。华严经云:‘一念嗔心起,八万障门开。’嗔恚之恼害,死堕地狱,受身相丑陋报。   三、痴—是愚痴迷昧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12340123.html
  • 五戒与十善

    自己不知道的事情,不能乱说,不骗人;五不饮酒,不饮用带有刺激性的、容易麻醉神经或使人丧失理智的饮料。所谓十善业,简称十善:即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两舌、不恶口、不绮语、不贪欲、不嗔恚、不...等刺激兴奋神经的物品。不妄语、不两舌、不恶口、不绮语等,对于提高诚信与个人修养,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,都具有极强的针对性。至于不贪欲、不嗔恚、不邪见,则有助于我们提高道德修养,塑造理想人格,净化心灵世界...

    华方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4873407.html
  • 一个懂得忏悔的人就是有福的人

    舒适,在贪图过份的物质、物欲的同时,必定会造罪与造业,贪求永无止境,而心内疲惫不堪,不知无所求方为真正快乐。 嗔即嗔怒,嗔恚,生气,发怒,一种仇视、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。由对众生或事物的厌恶而产生愤恨、...而起仇恨之心,便会发生争斗,或导致互相残杀,轻者危害一家一村,重则使整个社会,乃致使整个国家陷入灾难。因而《大智度论》卷十四中说,嗔恚是三毒中最重的、其咎最深,也是各种心病中最难治的。 痴,就是愚昧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84875918.html
  • 妄想分别执着

    是贪爱,这是生死根本。六道轮回是什么力量在那里推动它?就是爱欲在推动。 34 “嗔”是嗔恚嗔恚是修定最大的障碍,不要说出世间定你不能成就,世间定也不能成就。 35 “痴”是愚痴。愚痴就是邪正、是非、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01876515.html